锻炼真的都是有益的吗?
几乎所有的锻炼方式,都是以尽可能调动人体肌肉运动与消耗能量为特征。
无论是走路、跑步、骑车、游泳、器械、打球、踢球,还是舞蹈、瑜伽、武术等锻炼方式,都要求在运动中尽可能“用力”。
用力意味着加强对全身肌肉的使用。在锻炼过程中越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运动,似乎运动的效果更好。
以上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是有益的,比如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我们保持健康,或者从病痛中康复。
请注意我用了“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实际上很多运动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导致身体损害和疾病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图片
充足的能量才能启动人体自愈过程如果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健康与疗愈病痛,那么绝大多数锻炼方式,效率其实都很低。
帮助我们从疾病中得以康复的主要力量,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自愈机制,而不是药物。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大部分药物起作用的机理都是因为激发了人体的免疫力,重获健康的功臣其实是我们的自愈机制。
人体的免疫力在中医里被称为“正气”。《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的“扶正祛邪”智慧,是对人体免疫自愈力最深刻的诠释与顺应。
那么所谓锻炼的疗愈效率,就体现在能多大程度上激发人体的免疫力,并让自愈机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中医所讲正气的这个“气”,究竟是什么?显而易见指的是人体能量。身体的免疫功能与自愈机制在运作时,是要消耗能量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自身能量不足,免疫与自愈功能是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的。
当我们得了感冒或其他疾病时,医生为什么嘱咐我们要多休息?因为人在休息时的耗能最低,这样节约出来的能量,才能启动人体的免疫功能。
图片
很多人都体验过:平时每天睡七八个小时,周末睡了十几个小时,起床后反而全身没劲、头脑昏沉,何以故?
因为每天你睡的七八个小时,积攒的能量只够你开展一天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周末多睡几个小时带来的额外能量,启动了免疫功能。
不过人体在自愈过程中对能量的使用没那么精准,它可能会消耗得更多,这样维持你平时日常生活的能量就不够用了,所以你才会觉得更多的睡眠反而带来了更加的疲乏。
反方向锻炼如果一种锻炼方式不是为了更用力与更耗能,而是帮助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少用力与更低耗能,这种锻炼方法就叫做“反方向锻炼”。
通过反方向锻炼,在保持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每天工作与生活中所有的动作和姿势,以及睡觉)不变的前提下,你可能会节约出 40-80% 的能量。
节省下来的大量能量,将会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启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与自愈机制,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去除病痛,恢复健康。
第二个是能量将更多供给大脑。你会比以前头脑更清晰,记忆力、创造力与思维力都明显提升,也会更加专注。额外的好处还包括情绪变得更平和,睡眠质量也更高。
那么,什么是“反方向锻炼”呢?
其实更准确的叫法是“反方向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掌握了更加轻松使用身体的方法,以后就不用再训练了。而锻炼,则是一个终生都需要坚持的运动方式。
反方向训练能让我们用更少的力,去完成坐卧行走等行为和姿势,反过来说,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存在一个“过分用力”的弊端。
行为中的“过分用力”,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能量被过度消耗,还涉及到肌肉的劳损与筋膜系统的扭曲,这会带来脏腑组织血液循环变差,引发机能紊乱和失调,更进一步会导致器质性病变。
下边我们举例子:
1、从坐到站每天我们都会大量重复从坐着到站起来的动作。现在请你找把椅子,体会一下从坐着到站起来,你使了多大的力?哪些部位在发力?
最明显的就是你会过早地、有意识地将双脚踩向地面。这个力是必要的吗?
图片
如果你家里体重计,坐着时将双脚放在体重计上,指针会跑到大约你体重1/4的数量上,这是你腿的重量。然后站起来,同时观察体重计指针的移动。你会发现,指针会超过你体重的数字,说明你过分用力了。
在从坐到站的过程中,观察自己全身的肌肉运动,你会发现自己先收缩了颈部后侧的肌肉,并将头向后拉、下巴向前指。
这种肌肉运动方式是想要固定胸部,从而让腿部肌肉(膝关节伸肌)用力——这个用力也是多余的,头部的用力反而将整个躯干的重量向后拉,与你的想站起来的意图正好相反。
很多老人和体弱者,常会出现站不起来的情况,原因就是脚过早用力踩向地面,同时颈后肌肉将头向后拉,此时骨盆就会被固定住,只能靠腹肌用力去站起来。但由于骨盆处于固定的姿势,则腿部动弹不得,膝关节和踝关节也不能屈伸,身体就会又回到坐姿。
其实站起来的最轻松方法,只需身体前倾,让人体重心超过双脚,然后双腿伸直,你就站起来了。整个过程你不会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如果脚下有体重计,指针摆动位置不会超过你的实际体重。
图片
这里的诀窍是腿脚都不要用力,你可以想象着将你的双膝和双脚抬离地面,同时放松你脖子后边肌肉。在屁股即将离开椅子前,稍作一个停顿,观察一下自己身体哪里是紧张的(说明它在使劲),放松那个部位,同时注意不要屏住呼吸,要保持正常呼吸。
反复比较这种起身方式与你惯用的方式,你会发现身体很多用力都是多余的。想想每天你有多少从坐到站的动作,你大致能明白浪费了多少身体能量。
2、拿起东西每天我们可能会无数次用手去拿起一个东西,你能想到你可能消耗了大量本来可以节省的能量吗?
试着用手去拿一件东西(要有一定的份量,但拿起时又不太费力),比如一瓶水,或一本厚书等。观察自己用了多大的力,以及你对这件东西的重量感受。
重复这个动作,不过中间需要有两个停顿和观察。在你伸出手臂快要接触物品时,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全身的肌肉,看看从手、小臂,到大臂、肩颈、后背,再到腰、腿、脚等处,哪里用力了(肌肉紧绷);
第二个停顿发生在你已经拿住了东西,即将把它拿起时,此时再观察一下全身肌肉的用力情况,以及你是不是暂时屏住了呼吸。
图片
好了,现在进行耗能最少的正确动作:在保持正常呼吸的前提下,放松你的手腕、小臂、大臂、肩颈、后背、腰和腿脚(无需有个向下踩的用力),把东西拿起来,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件东西比之前轻多了。
两者的重量感受差异,说明你之前确实用力过度了,考虑到这些用力同时发生在从头到脚的多个肌肉中,你浪费的能量可能是实际所需的数倍。
反过来说,你可能只需以前20%的力,就能完成这个动作。那么想想每天你有多少次拿东西,如果采用正确方法,一天下来你能节省多少能量?!
3、躺着休息很多人以为只要躺在床上,就能彻底放松身体。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请躺在地板上而不是床上(床太软,不利于自我观察),观察一下你的腰椎都能与地面接触吗?你的哪些胸椎与地面接触更多?
很多人都会发现他们只有几块脊椎与地面有明确的接触,而其他的椎体则会形成拱形。
这一发现会让你感到奇怪吗?因为你的意图是躺在地板上休息,不要用力或做动作,因此从理论上讲,每一块脊椎都应该接近地板,并至少有一个点接触到地板。是什么让很多椎体无法接触到地面呢?
只能是你的肌肉,是它们将与之相连的椎体抬离了地板,只是我们并没有觉察到而已。
图片
这个发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睡觉时你以为放松了全身的肌肉,它们都不再用力,而实际上你在睡眠中很多肌肉一直在工作着,持续消耗着能量!
想想看每天你至少要睡上7-8个小时,这个过程中你多消耗了多少能量。这也是很多人总是无法从睡眠中获得彻底的休息,每天起床后都觉得无精打采的原因。
通过非常简单的反方向训练,你就能放松全身的肌肉,让脊椎都能自然地贴合地板——这带来了更高的睡眠质量和更少的睡眠时间,每天起床后你都精神饱满,充满了活力。
呼吸我们每天要呼吸20000多次,你的呼吸方式正确吗?呼吸为身体带来能量(氧气)的同时,大部分人同时又在过度消耗着能量!
为了便于观察,还是请你躺在地板上。吸气,将肺部充满,在保持舒服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胸部的容量。同时观察自己的胸骨和背部。
很多人在吸气时会将背部,即胸腔以及背部稍靠下的部位抬离地面——这是一种多余的用力方式,需要调用很多肌肉,不但带来了更多的能耗,而且吸入的空气量也不足。
图片
正确的方式是吸气时把你的胸椎压向地面,同时胸骨远离胸椎向上移动,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胸腔容量。
注意:不要有意识地将脊柱向下压,千万不要过分用力。只是将气吸入肺中,觉察胸骨是否抬起,同时脊椎是否压向地面即可。
重复这个过程至少25次以上,然后观察一下你现在的呼吸状态与开始这个练习前有何不同?
你会明显地发现呼吸得更深,吸入的空气量更多,而且呼吸变得更加轻松,后背部也不再紧张,变得更加舒服。
篇幅原因,这里没有介绍呼气的训练方法,对呼吸的完整训练,其实包含了十多个简单而有效的项目,如果全部做完,你的感受会更加美妙。
很多人都有后背疼痛的问题,你想过可能与你不正确的呼吸方式有关吗?每天几万次错误地让背部肌肉用力,能不劳损吗?不疼才怪呢!
图片
例子就举到这里。举例的目的是让你明白任何一个姿势或动作,都有更加轻松不用力的方法。采用这些正确的方法,你的身体会变得非常轻快。而且一天下来,你能节省出大量能量用于人体免疫与自愈功能。
由于意识与身体是同步的,当你的行为动作越来越不过分用力,你的意识也会不再过分用力——我们很多心理层面、精神层面与情绪层面的问题和疾病,其实都源于意识上的过分用力。
当一个人有比较严重的疾病,或慢性疾病,或各种亚健康症状,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因为每天身体过度用力,能量消耗太多,导致整体能量水平太低,无法启动免疫自愈系统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网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